蒙城县兴农绿港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智能温室无土栽培场景。本报通讯员 李环环 摄
(资料图片)
“三夏”时节,蒙城县兴农绿港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内,水果黄瓜、彩色辣椒长势喜人。科技特派员赵明明正在大棚里“巡逻”。不同于传统大棚,园区里均是智能化玻璃温室、连栋薄膜温室、日光温室等高科技智能温室,全部采用椰糠无土栽培模式,通过全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科学管理与种植。
“科技特派员一头连着科技、一头连着生产。”蒙城县科技局局长韩森森告诉记者,今年以来,该局推动科技创新与农业需求充分对接,促进科技创新链与农业产业链有机融合,不断推深做实科技特派员工作,为一大批像兴农绿港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这样的企业、大户提供精准科技服务,全力打通科技帮扶“最后一公里”。
551名科技特派员下村
“一对一”服务全覆盖
5月17日,凌晨5点,天空刚泛起鱼肚白,蒙城县立仓镇薛庙村稻虾共作高效示范基地内,养殖户们穿着水衣,熟练地收网,捕捞小龙虾。
“这里水质好,污染小,适合小龙虾的生长。龙虾不仅个头大,肉质也饱满。”科技特派员周陛笑着说,小龙虾亩产300斤到500斤,主要运销苏北、河南周口、河北保定、天津等地。
周陛是立仓镇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站长,负责为龙虾养殖户和水稻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我平时就和农户打交道,宣传科技政策,还邀请水产专家和种植专家给农户现场指导。”
“等小龙虾卖完,我们就开始下一季稻田的耕作。”周陛介绍,当地实行水稻种植与养虾综合种养,实现稻虾共生。在他看来,“稻虾共作”模式有着天然优势,龙虾脱的壳和排泄物是禾苗生长的天然有机肥,农药用得少,水稻更环保,实现了“一水两用、一地多收”,给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我们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采用科技特派员+村集体+高校+农户的模式,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转化、示范,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韩森森说,今年以来,县里按照双向选择、按需确认、精准对接的原则,选认551名科技特派员,选派人员涵盖种植、养殖、加工、销售、金融等领域,较2022年初增加475人(2021年76名),实现了行政村“一对一”科技服务全覆盖。
“一村多人”
建起县乡村三级“服务链”
2019年,蒙城县小辛集乡郭湖村返乡大学生邵海斌回乡投资220万元,流转土地430亩,创办了海斌家庭农场,养鸭、栽桃、种粮食。经过几年努力,目前海斌农场每年出栏肉鸭22万只左右,利润近80万元,但鸭粪的处理难题让邵海斌很头疼。
这时,科技特派员丁乾隆来到郭湖村,了解情况后,就动员邵海斌发展综合利用鸭粪的循环经济。“鸭粪氮磷钾含量丰富,是优质肥料,而周边乡镇种植莴苣面积较少,有市场潜力。”邵海斌听取丁乾隆的建议,种了18亩莴苣。丁乾隆则从莴苣的选种、育苗、病虫害防治到田间管理全程跟踪服务,直到最后一批莴苣上市。
2022年12月初,邵海斌的18亩莴苣销售完毕,他粗略算了一笔账:平均亩产4000公斤,卖了近8万元。在丁乾隆的技术指导下,他又把发酵后的鸭粪应用在165亩高产小麦上。“如果不用鸭粪,每亩麦地需要使用硫酸钾复合肥3袋,现在只需1袋,能省400块钱,光肥料这一块,成本就降低了约60%。”邵海斌乐呵呵地说。
邵海斌的鸭粪问题解决了,丁乾隆还借助县科技局“互联网+科技特派员”平台,指导郭湖村村民流转土地100亩,种植水果玉米、白菜、娃娃菜、萝卜等。“目前蔬菜长势较好,仅此一项能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丁乾隆说。
“我们逐一调研16个乡镇、268个行政村和119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摸排种植、养殖、加工、金融等各类农业科技需求,建立科技特派员动态‘需求库’。同时,召开科技特派员供需对接会,联系对接高校院所、县直部门,摸排高校院所教授、农技人员、大学生村级助理、农业经营主体‘土专家’等各类人才1726人,充实科技特派员备选库。”韩森森表示,目前全县已形成“一村多人”、县乡村三级“服务链”。县里依托厦门大学、安徽省农科院、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科技学院等高校院所,建起6个产业科技特派团,开展县域内关键共性技术攻坚;乡镇借助县级农技人员和农业经营主体“土专家”开展农业技术指导;村级依托各行政村大学生村级助理开展技术需求摸排和科普宣传。
以项目为载体
探索科技服务新模式
眼下,春播玉米长势正旺。科技特派员陈汉良几乎天天吃住在村里,今年是他联系的蒙城县前王、香山两村承担农业农村部3000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式种植项目的第二年。其中,香山村承担1200亩核心区种植项目,前王村承担1800亩辐射区种植项目。
“核心区微喷造墒播种,播后补墒,一播全苗,得事先做好预案。”陈汉良在实施国家项目的同时,这两年还积极争取上级单位配套资金支持,为核心区新打了多眼机井。目前,3000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式种植农作物丰收在望。
作为基层科技特派员,陈汉良在完成项目任务的同时,还手把手、面对面向农户传授大豆玉米田管的新技术、新方法。在陈汉良看来,基层科技特派员的使命就是要把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落到实处。
“项目化开展科技特派员服务是个很好的抓手。”韩森森介绍,去年以来,蒙城县加强农业科技项目库建设,建立动态科技特派员项目和示范基地培育库,入库项目36个。组建由安徽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安徽荃银高科的13名专家组成的粮食作物科技特派团,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式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关键共性技术项目课题攻坚。科技特派团先后赴蒙城县开展现场技术指导6次、解决生产难题13项、在16个乡镇(街道)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式种植面积5.14万亩。
据统计,今年以来,蒙城县科技特派员帮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解决科技需求76个,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装备、新模式23项,领办创办新型经营主体8个,新建科技特派员利益共同体24个,开展科技特派员农技集中培训4场;科技特派员赴田间地头开展农技指导累计2000余次,直接服务农户8.6万人次。(汪永安 鹿嘉惠)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