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湖南科技大学根据食堂消费大数据,对在食堂消费次数、平均消费额度低的2000余名学生发放餐补,无需申请,不公布名单,直接充入餐卡,全年累计发放100万元。
对于这种发放方式,湖南科技大学后勤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部分家庭困难的学生出于各种原因并不愿意申请相关资助。采取这种悄悄打钱的方式,在维护他们自尊心的同时,又能够真正帮助到他们。这种从贫困学生心理角度出发的补助方式,引发网友广泛点赞。
事实上,诸如此类的“无感餐补”,此前已有不少高校先行先试。从实际效果来看,其是对既有“贫困生补助机制”的极大补充。
目前,许多地方仍以贫困评定的形式,对贫困学生给予资助。在这种方式下,通常贫困学生需要公布自己的家庭情况,经过评定获得相应补助。而真正贫困的学生出于顾虑,不愿意揭开伤疤,因此错过了获得补助的机会。
“无感餐补”之类的新尝试,既是给困难学生减轻经济负担,也是减轻其心理负担。这是一种更具效率、更贴心、更高阶的“资助”,其最大程度保护了学生们的自尊,助力贫困生汇入主流校园生活圈子,而不是“被孤立”“自我孤立”。如果说,保障经济困难学生“吃饱饭”“不辍学”是最低要求,那么保障其享受正常的大学体验和完整的人生机会,则无疑是更高的要求。
在社会上,不可避免有一些弱势群体,对于他们党和政府有着一系列的帮扶政策和措施。由湖南科技大学的资助方式,笔者想到的,是我们对于弱势群体的帮扶,应多一些人性关怀。作家张爱玲曾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在资助贫困学生时,考虑到学生自尊心的因素,想必学校真正做到了深入基层、深入学生,尤其是贫困生群体。笔者也呼吁,我们应更多深入弱势群体,从弱势群体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关爱他们。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雪中送炭”,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富强美丽的社会。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