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制造业产业链发展机制得到进一步优化,有力促进了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以陕西省为例,经过近两年的“链式”发展布局,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发展水平大幅提升,新增太阳能光伏、煤制烯烃芳烃、乘用车(新能源汽车)等产值规模上千亿元的重点产业链,产业链上新增多家上市企业。

在瞬息万变的市场格局中,恶性竞争、低水平内耗既损人也不利己,同心同向、借力发力方能共同做大做强。许多地方通过梳理、分析自身产业实际,综合考虑产业规模、现有优势、发展潜力等因素,纷纷明确了各自的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并综合施策,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不过,“1+1”不见得必然大于2,要让产业链得到更好发展,应该持续优化并提升其竞争力。

既要有新提法,更要有章法、有打法。明确重点产业链仅仅是第一步。具体到制造业产业链,就要有一套契合实际、行之有效的“组合拳”。关键是推动实施“链长制”,有关部门牵头统筹协调,通过压实责任实现重点突破。如同“河长制”“林长制”,“链长”职务变动、分工调整后也应及时更新信息,做到职责不变、任务不断。在实施层面,可根据产业链的具体情况,通过组建工作专班、形成专家团队、拿出提升方案等做法力促政策落地见效,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

既要把各方串起来,更要动起来、活起来。框架搭起来了,能否有效发挥作用,需要参与各方共同发力。“链主”企业资源雄厚、影响广泛,应该在强化链式思维、搭建共同平台、明晰发展路径、整合资源等方面起到表率作用。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配套企业则需积极拓展上下游,在有所取舍的基础上聚焦重点,在为整体增光添彩的同时实现自身发展。让各类企业、科研院所充分发挥自身所长,共同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

既要政府推动,更要按照市场规律办事。产业链发展往往离不开强有力的政府推动。比如,在破解制约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方面,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力度,通过强化共性研发平台补足短板。同时也要看到,制造业产业链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的,也要在市场竞争中逐步完善,不能搞简单的“拉郎配”。要适应竞争格局,归并同类项,强化正相关,使产业链从政策、资金等方面持续得到赋能。招商引资、谋划项目时要避免“捡到篮子都是菜”的惯性思维,围绕产业链迫切需求以商招商、以企引企。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强化前瞻思维,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进而实现价值链的有效跃升,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责任编辑:杨景茹]

关键词: